搜索
首页 《道情偈》 世人不会道,向道却嗔道。

世人不会道,向道却嗔道。

意思:世上的人没有会道,向道却生气道。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道情偈》

全文赏析

这首诗《草木亦有性,与我将不别》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草木为喻,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道之间的关系。 首先,诗人表达了草木也有自己的本性和性情,与人类并无区别。这是一种对万物平等的理解,强调了所有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接着,诗人进一步提出,如果人能够像草木那样顺其自然,与道合一,那么成道便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这里,诗人暗示了一个道理:成道并不是一个神秘莫测的过程,而是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来实现的。 然而,世人却往往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他们一味地向道追求,但却常常产生嗔恨和烦恼。诗人通过“向道却嗔道”表达了这种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痛苦。 最后,诗人感叹那些不能理解这个道理的人,他们就像走进了一座宝山却空手而归,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进一步强调了理解道的重要性,以及修炼内心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与自然、人与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人盲目追求的批判。它鼓励人们要像草木那样顺其自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本性,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来实现与道的合一。这首诗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草木亦有性,与我将不别。
我若似草木,成道无时节。
世人不会道,向道却嗔道。
伤嗟此辈人,宝山不得宝。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世人

    读音:shì rén

    繁体字:世人

    英语:(common) people

    意思: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
    《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不会

    读音:bú huì

    繁体字:不會

    英语:unlikely

    意思:(不会,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

  • 嗔道

    读音:chēn dào

    繁体字:嗔道

    意思:难怪,怪不得。
    《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嗔道孩子成日恁啾啾唧唧的,原来都是这愿心压的他,此是你干的营生。”
    《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你这们会管教,嗔道管教的大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