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别沉右率诸君诗》 叹息东流水。

叹息东流水。

意思:叹息东流水。

出自作者[南北朝]谢朓的《和别沉右率诸君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春夜别清樽”中,诗人用“春夜”和“别”两个字眼,传达出离别的主题和悲凉的氛围。“清樽”二字则暗示着诗人正在独酌,借酒浇愁。 “江潭复为客”,此句中的“江潭”二字描绘出一个深远且寂静的环境,“复为客”则表达了诗人再次成为异乡人的身份,展示了诗人的漂泊无依。 “叹息东流水,如何故乡陌。”诗人借用“东流水”的意象,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法回头的遗憾,而“故乡陌”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重树日芬洲转如积。”这句诗中的“重树”和“日芬”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而“洲转如积”则形象地描述了地貌的变化。 “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在这最后两句中,“望望荆台下”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对故乡的思念。“归梦相思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相思之情和归乡之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夜、江潭、东流水、故乡陌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愁和思乡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流畅自然,字句之间情感饱满,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夜别清樽。
江潭复为客。
叹息东流水。
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洲转如积。
望望荆台下。
归梦相思夕。
作者介绍 谢朓简介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关键词解释

  • 东流水

    引用解释

    1.东逝的流水。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潕水》:“ 南阳 叶 方城 邑西……有东流水,则 子路 问津处。”

    2.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复返。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唐 高适 《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 东流

    读音:dōng liú

    繁体字:東流

    意思:(东流,东流)

    1.流向东方。
    《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孟子告子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 叹息

    读音:tàn xī

    繁体字:嘆息

    短语:长吁短叹 叹 唉声叹气 嘘

    英语:sigh

    意思:(参见叹息,叹息)

    近义词: 慨叹、叹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