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卖花声·愁拈断钗金》 远信沈沈。

远信沈沈。

意思:远信沉沉。

出自作者[宋]康与之的《卖花声·愁拈断钗金》

全文赏析

这首诗《

愁捻断钗金。远信沈沈。
秦筝调怨不成音。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

》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它通过描绘女子在春夜楼外思念情人的场景,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愁捻断钗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相思之情的痛苦和无奈。她用尽力气去捻断钗上的金丝,这不仅是一种动作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暗示着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远信沈沈”一句,则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她期待着情人的来信,但信却迟迟未到,这更加深了她的孤独和寂寞。 “秦筝调怨不成音”一句,则描绘了女子在寂静的夜晚弹奏秦筝的场景,但她的心情却无法通过琴声表达出来,这进一步突出了她的孤独和无奈。 “郎马不知何处也”一句,则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寻找和期待,她不知道情人现在何处,这更加深了她的思念之情。 最后,“楼外春深”一句,描绘了女子所在楼外的春夜景色,但这一切都无法缓解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这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好梦已难寻。夜夜余衾。”、“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这两句则描绘了女子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进一步强化了相思之情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感人的诗篇,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寂寞的情感,令人动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愁捻断钗金。
远信沈沈。
秦筝调怨不成音。
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
好梦已难寻。
夜夜余衾。
目穷千里正伤心。
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
作者介绍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关键词解释

  • 远信

    读音:yuǎn xìn

    繁体字:遠信

    意思:(远信,远信)
    远方的书信、消息。
    唐·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宋·苏轼《和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跨海得远信,冰盘鸣玉

  • 沈沈

    读音:拼音:shěn shěn

    沈沈的解释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