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饥坐相望,绣服几时回。
意思:调节座位相连,绣服几时回来。
出自作者[唐]张说的《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诗人对河朔地区人民遭受饥荒的同情,以及对荆南地区义仓开启,准备组织运粮船队渡河救灾的关注和期待。诗中描绘了夜月春云的优美江边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运粮船队能否顺利到达河朔的担忧。
首联“河朔人无岁,荆南义廪开”,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河朔地区人民遭受饥荒的同情,同时也对荆南义仓开启表示关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两个地区的关注和担忧,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颔联“将兴泛舟役,必仗济川才”,描绘了即将开始的运粮船队航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船队能否顺利到达河朔的担忧。这里用“泛舟役”形象地表达了运粮船队的艰难航行,而“必仗济川才”则表达了诗人对船队成员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有像大禹那样的济世才能,能够成功地拯救河朔地区的灾民。
颈联“夜月临江浦,春云历楚台”,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江边的优美景色。夜月、春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前文的忧虑形成对比。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并不能改变人们的苦难,反而更加凸显出诗人对运粮船队能否顺利到达河朔的担忧。
尾联“调饥坐相望,绣服几时回”,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期待。这里用“调饥”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的饥饿状况,而“绣服”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希望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能够尽快回来救济灾民,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能否顺利到达河朔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优美的景色和表达深切的同情,展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运粮船队能否顺利到达河朔的期待。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