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後汉书列传》 汉家诛党人,谁与李杜死。

汉家诛党人,谁与李杜死。

意思:汉朝诛杀党人,谁与李杜死。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读後汉书列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独特见解,表达了对那些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的敬意和赞扬。 首句“汉家诛党人,谁与李杜死”直接点明主题,汉家指代的是当时的朝廷,党人则是指那些被视为异己、反对派的人。诛党人就是指清除这些反对派,而李杜则是李白和杜甫的合称,他们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的作品和人格都备受人们的敬仰。这里用他们来代表那些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谁与李杜死”表达的是在这样的清洗中,有谁能够像李白和杜甫那样,为了正义事业而英勇牺牲呢?这个问题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质问,也是对那些英勇无畏的先烈的敬仰和怀念。 “死者有范滂,其母为之喜”是诗中的另一亮点。范滂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忠臣,他因为直言进谏,被视为异己,最终被杀。他的母亲在听到他的死讯时,反而为他感到高兴,因为她认为这是他为了正义事业而做出的牺牲。这里用范滂的母亲来表达那些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他们的家人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喜死名愈彰,生荣同犬豕”是对范滂及其同党的赞扬。他们的死虽然使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他们的名声却在死后越发响亮。他们的牺牲,使得正义得到了伸张,使得那些像猪狗一样活着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那些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的赞扬和敬仰。它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独特见解,表达了对那些英勇无畏、敢于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的敬意和怀念。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家诛党人,谁与李杜死。
死者有范滂,其母为之喜。
喜死名愈彰,生荣同犬豕。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李杜

    读音:lǐ dù

    繁体字:李杜

    英语:Li Bai and Du Fu

    意思:
    1.东汉·李固、杜乔的并称。
    《后汉书李杜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

  • 汉家

    解释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 唐· 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 党人

    读音:dǎng rén

    繁体字:黨人

    英语:partizan

    意思:(党人,党人)

    1.同乡里的人。
    《庄子外物》:“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