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意思: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文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它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安史之乱”有关。这场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关心民生的诗人,他对这场战乱深感痛心。当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纷纷投降,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时,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涕泪

    读音:tì lèi

    繁体字:涕淚

    英语:tears

    意思:(涕泪,涕泪)

    1.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汉·王粲《赠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 衣裳

    读音:yī shang

    繁体字:衣裳

    短语:服饰 服 行装 装 衣 服装 衣装 行头

    英语:(n) clothes

    意思: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

  • 剑外

    读音:jiàn wài

    繁体字:劍外

    意思:(剑外,剑外)

    1.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宋·王铚《补侍儿小名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