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

意思:除了船上崔嵬,走在路上一个已极。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次韵侯宣城叠嶂楼双溪阁长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先,诗中通过“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驰”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生活的渴望。接着,“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这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朋友的感激。接下来的“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等句,则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自由和愉悦。 最后,“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表达了作者对清旷生活的喜爱和对旅途的新鲜感。同时,“公言顷榛秽,斩伐従我始。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等句,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规划和期望。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和对自然的欣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作官如负担,一负当且驰。
不知息肩处,妄问道远迩。
我乘章江流,却入宛溪水。
舍舟陟崔嵬,行路极旬已。
名都便欲过,佳处赖公指。
仰攀叠嶂高,俯阅双溪美。
不悟身乘空,但觉风吹耳。
云烟变遥壑,歌吹闻近市。
倦游得清旷,行役有新喜。
公言顷榛秽,斩伐従我始。
堰水种蒲莲,开山莳梅李。
拥本待成阴,养花要食子。
遗风揖桓谢,父老邀黄绮。
邦人鱼依蒲,食客莪在芷。
春阴迫寒食,谓我姑且止。
嗟余去乡国,屡把刀环视。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崔嵬

    读音:cuī wéi

    繁体字:崔嵬

    短语:巍 巍巍 岿然 巍然 巍峨 峻

    英语:high

    意思:
    1.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诗周南

  • 行路

    读音:xíng lù

    繁体字:行路

    英语: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意思:
    1.道路。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