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节殊乡借楚夸,绕城社鼓不停挝。
意思:蒲节不同乡借楚国夸耀,绕着城社鼓不停打。
出自作者[宋]董嗣杲的《江州重午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蒲节殊乡借楚夸,绕城社鼓不停挝。争歌神曲羞溪藻,遥送瘟船滚浪花》是一首描绘端午节在异乡的独特景象,并带有思乡之情的诗。
首句“蒲节殊乡借楚夸”,直接点明诗人身处异乡,正在庆祝端午节。这里的“借楚夸”可能指的是借鉴或模仿楚地的端午节庆活动。而“蒲节”则是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即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等。
“绕城社鼓不停挝”描绘了热闹的社戏场景,鼓声不断,营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争歌神曲羞溪藻”一句,描绘了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竞歌或竞渡。诗人用“羞溪藻”一词,表达了对家乡传统习俗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异乡风俗的不解。
“遥送瘟船滚浪花”是诗中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人们对疫病的担忧和辟邪的愿望。“遥送”和“滚浪花”这两个词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瘟船在江面上滚滚而来的画面。
最后两句“西湖今夜笙歌月,凉拥红莲灿落霞”,描绘了异乡的端午节夜晚景象,笙歌四起,红莲灿烂,落霞漫天,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节日氛围。然而,“西湖今夜笙歌月”的景象并未能真正消解“无奈客思家”的思乡之情,反而更加强化了这种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在异乡的独特景象,并带有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社戏、竞渡、笙歌等场景,展现了异乡的热闹和欢乐,同时也通过“思家”的情感表达,凸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