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梦刘二十八因诗问之》 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

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

意思:忘记你郡来,还怀疑在吴都。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梦刘二十八因诗问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某人的思念之作,通过一系列的梦境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开篇点题,直接描述了作者梦中所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梦境的深深怀念。“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论距离有多远,心中的思念都是无远弗届的。 “病后能吟否?春来曾醉无?”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健康状况的关切,同时也描绘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期待,期待与亲人共享春天的欢乐。 “楼台与风景,汝又何如苏?”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环境的好奇和关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远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款款的思念之作,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
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
吴都三千里,汝郡二百余。
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
尚能齐近远,焉用论荣枯?
但问寝与食,近日两何如?
病后能吟否?
春来曾醉无?
楼台与风景,汝又何如苏?
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犹疑

    读音:yóu nǐ

    繁体字:猶疑

    短语:犹豫不决 游移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动摇 踟蹰 踌躇不前 优柔寡断 彷徨 徘徊 瞻前顾后

    英语:hesitate

  • 忽忘

    读音:hū wàng

    繁体字:忽忘

    意思:忘记。
    《汉书张禹传》:“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汉·王符《潜夫论叙录》:“中心时有感,援笔纪数文,字以缀愚情,财令不忽忘。”
    《隋书礼仪志七

  • 吴都

    读音:wú dōu

    繁体字:吳都

    意思:(吴都,吴都)

    1.指春秋·吴国的都城。在今之江苏·苏州。
    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

    2.指三国·吴的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