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绍兴庚午某与安成刘逢辰秋闱同荐逢辰四子伯》 同榜诸郎皆举首,老夫安得不衰残。

同榜诸郎皆举首,老夫安得不衰残。

意思:同榜诸郎都抬起头,老人怎么能不衰残。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绍兴庚午某与安成刘逢辰秋闱同荐逢辰四子伯》

全文创作背景

《绍兴庚午某与安成刘逢辰秋闱同荐逢辰四子伯》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科举背景:宋朝实行科举制度,每逢秋季举行乡试,称为“秋闱”。此诗标题中的“绍兴庚午”是宋高宗绍兴年间的科举年份,而“秋闱同荐”则表明周必大与刘逢辰在同一年被推荐参加乡试。 2. 人际关系背景:周必大与刘逢辰不仅是同年参加科举的举子,而且两人还有一定的交情。同时,刘逢辰有四个儿子,这也构成了诗歌创作的一部分背景。 3. 社会文化背景:宋朝重视文化教育,科举制度下的士人阶层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诗歌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科举制度、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鹿鸣旧籍晚重看,翰墨场中兴久阑。
同榜诸郎皆举首,老夫安得不衰残。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诸郎

    读音:zhū láng

    繁体字:諸郎

    意思:(诸郎,诸郎)

    1.指郎官。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

  • 老夫

    读音:lǎo fū

    繁体字:老夫

    英语:I

    意思:
    1.年老的男子。
    《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李鼎祚集解:“二体干老,故称老夫。”

  • 同榜

    读音:tóng bǎng

    繁体字:衕榜

    意思: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
    《剪灯余话秋冬访琵琶亭记》:“﹝陈主谓刘闻﹞曰:‘卿与李黼同榜,黼不死,我当大用之。’”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

  • 得不

    读音:dé bù

    繁体字:得不

    意思:能不;岂不。
    《史记秦本纪》“伐南山大梓”司马贞索隐引《录异传》:“秦若使人被髮,以朱丝绕树伐汝,汝得不困耶?”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志忠晚乃谬计耳,其初立朝,得不为贤相乎?

  • 衰残

    读音:shuāi cán

    繁体字:衰殘

    意思:(衰残,衰残)

    1.犹衰老。
    《敦煌曲子词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孕者生,寿者夭,壮者衰残小者老。”
    宋·苏轼《杭州谢执政启》:“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