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若上若下,和光同尘。

若上若下,和光同尘。

意思:如果上或下,不露锋芒。

出自作者[宋]释崇岳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荐福住院,事事万现。露柱灯笼,三门佛殿。若上若下,和光同尘。有时又却,神头鬼面。》是一首描绘寺庙生活的诗,通过对寺庙中各种事物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神秘色彩。 首句“荐福住院,事事万现”,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整个寺庙的环境,即荐福寺的院落中,各种事物都展现出来。这句诗给人一种寺庙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生动感,仿佛读者可以亲自走进这个寺庙,感受那里的生活气息。 “露柱灯笼,三门佛殿”描绘了寺庙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露柱上挂着灯笼,三门是寺庙的大门,佛殿则是寺庙的中心,供奉着佛像。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对寺庙的环境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若上若下,和光同尘”描述了寺庙中的人们,他们时而显露身份,时而隐藏身份,与世俗之人一样生活。这句诗展现了寺庙中人们的隐秘生活,也体现了佛教的“和光同尘”的思想,即融入世俗之中,不引人注目。 “有时又却,神头鬼面”则是对寺庙中神秘事物的描绘。有时人们会变得神秘莫测,脸上出现各种不同的表情,如同神鬼一般。这句诗增加了寺庙的神秘感和奇幻色彩,使读者对寺庙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想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寺庙中各种事物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和神秘色彩。诗中流露出佛教的“和光同尘”思想和神秘奇幻的元素,使读者对寺庙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荐福住院,事事万现。
露柱灯笼,三门佛殿。
若上若下,和光同尘。
有时又却,神头鬼面。

关键词解释

  • 和光

    引用解释

    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 和光同尘

    引用解释

    《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王弼 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吴澄 注:“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而与之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后以“和光同尘”指随俗而处,不露锋芒。《后汉书·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

  • 若下

    读音:ruò xià

    繁体字:若下

    意思:见“若下酒”。

    解释:1.见\"若下酒\"。

    造句:暂无

  • 同尘

    读音:tóng chén

    繁体字:衕塵

    意思:(同尘,同尘)

    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魏源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于万物无所异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