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意思:虚窗常常害怕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是一首描绘生活变迁和感慨时光的诗。它通过描述诗人从茅檐看月到新居赏月的转变,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首两句“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中,“年年”表示时间的持续,“茅檐下”则暗示了过去的简陋和艰苦。而“今岁堂成月正圆”,则描绘了新居的建成,与过去的艰苦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美好。这句诗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两句诗中,“吾人强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并未随之提升的无奈和自嘲。而“不应此月倍婵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无奈的理解,认为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过于狭隘,不应将新居的月亮与茅檐下的月亮做简单的比较。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两句诗描绘了新居的窗户和雨景。诗人感到窗户虚设,每当大风吹过,都令诗人畏惧;而雨打碧瓦,也常令诗人惊恐。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居的生活细节,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生活的改善。
最后两句“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中,“七十老翁浑未惯”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生活的适应需要时间,“安居始觉贵公贤”则表达了安居乐业对诗人的重要性,也暗示了诗人对公正、贤明的社会环境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从茅檐到新居的生活变迁,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公正贤明的社会环境的渴望。诗人的自嘲和无奈,也增添了这首诗的深度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