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犹可舍,是知身幻。
意思:血仍然可以放弃,这是知道自己变幻。
出自作者[宋]李昴英的《净慈释刺血写经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用血来抄写佛经的描述,它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虔诚和敬畏。
首先,“此经如筏,写之着相”这句话表达了佛经就像一艘渡船,我们抄写它就像渡过河,不要过于执着于形式,而应注重其内在的含义。
“而刺血写,妄中之妄”这句话强调了刺血抄经的虔诚和苦修,但也揭示了这种行为的虚妄性。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行为,但不应被视为一种赎罪或净化的手段。
“经诸佛阔,血父母生”这句话表达了对佛经的敬畏和对父母的尊重。抄写佛经是向佛致敬,而刺血则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何净何垢,等为前尘”这句话表达了血写的佛经既不是净土也不是污垢,它只是外在的尘埃,不应被视为评价佛经或自我价值的标准。
“末法阇梨,沉酣入骨”这句话描绘了末法时代的一位教师,他深深地沉浸在佛法中。
“一毫且靳,而况於血”进一步强调了血写的艰难和珍贵,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行为的局限性。
“血犹可舍,是知身幻”这句话揭示了刺血的意义,即通过自我牺牲来理解自身的虚幻性。
“大痛一囘,直须臂断”这句话描绘了刺血的过程的痛苦和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佛法的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深的虔诚和敬畏,通过刺血抄写佛经来表达对佛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理解。它提醒我们不应被表面的形式所束缚,而应注重内在的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