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还至别业(四首)》 宁知非梦寐。

宁知非梦寐。

意思:怎么知道它不是梦。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还至别业(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乡村生活画卷,展现了乡村的日常生活、人情味和生活的美好。 首句“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以动衬静,通过描绘鸡鸣和狗吠的声音,反衬出乡村的宁静和和谐。树上的鸡鸣,唤醒了沉睡的乡村,而墟里的狗吠,则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些日常的声音,构成了乡村生活的旋律,让人感到生活的真实和生动。 “家人望车徒,远客造门端”描绘了乡村家庭的温馨和亲情。家人翘首以盼远客的到来,远客也真诚地拜访了乡村的家庭。这种朴素的亲情和人情的温暖,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入门问所亲,上堂叙悲欢”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亲情和人情的温暖。进入家门,问候亲朋,上堂叙旧,这种日常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亲切感。 “明月照西户,三星烂中天。出门践野草,白露倏已漙”描绘了乡村夜晚的景色,明亮的月光照在窗户上,三星在天空中闪烁,出门踏在野草上,白露已经凝结。这些景色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丽,也象征着生活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美好。诗中充满了亲情、人情和人性的温暖,也充满了生活的宁静和美丽。整首诗给人以宁静、温馨和亲切的感觉,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然而,“十年苦行役,兹夕方来旋。宁知非梦寐。忽忽心未安。”这几句则透露出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辛苦旅行之后,终于回到了家乡,但心中却仍有不安。这种复杂的情感,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体现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和美好景色,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幸福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诗,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鸡鸣高树杪,狗吠墟里间。
家人望车徒,远客造门端。
入门问所亲,上堂叙悲欢。
行人暮饥渴,秉烛具盘餐。
明月照西户,三星烂中天。
出门践野草,白露倏已漙。
十年苦行役,兹夕方来旋。
宁知非梦寐。
忽忽心未安。
¤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梦寐

    读音:mèng mèi

    繁体字:夢寐

    短语:睡乡 梦见 梦

    英语:sleep

    意思:(梦寐,梦寐)

    1.谓睡梦。
    《后汉书郎顗传》:“此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