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比干墓》 千古存遗像,翻为诌子嗤。

千古存遗像,翻为诌子嗤。

意思:千古保存遗留,翻为谄媚儿子嘲笑。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过比干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精诚皦於日,发出为忠辞》是一首对忠诚和无私奉献的赞美诗。它描绘了一个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首句“精诚皦於日,发出为忠辞”表达了这个人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他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如同太阳一样明亮,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他将自己的信念和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了一篇篇充满忠诚的辞章。 “方寸已尽破,独夫犹不知”描绘了这个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不拔。他的内心已经被打破,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面对孤独和误解,他仍然坚持下去。 “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人的形象。他就像一座高高的坟墓,面对着人生的道路,不屈不挠地前行。他就像一棵老树,虽然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但仍然坚韧不拔,没有柔弱的枝条。 最后,“千古存遗像,翻为诌子嗤”表达了人们对这个人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他的遗像千古流传,但有些人却嘲笑他,认为他的行为不值得称赞。然而,这种嘲笑并不能抹去他的贡献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忠诚无私、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形象,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即使面对误解和嘲笑,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道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精诚皦於日,发出为忠辞。
方寸已尽破,独夫犹不知。
高坟临大道,老木无柔枝。
千古存遗像,翻为诌子嗤。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遗像

    读音:yí xiàng

    繁体字:遺像

    英语:a portrait of the deceased

    意思:(遗像,遗像)
    亦作“遗象”。

    1.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