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纪事二十四首》 舌人不惜为毛遂,半为宗都半为君。

舌人不惜为毛遂,半为宗都半为君。

意思:舌人不惜为毛遂,半为宗都半为你。

出自作者[清]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

全文创作背景

《纪事二十四首》是近代梁启超的一组七言绝句诗。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此年四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给中国的民族危机带来了空前未有的严重后果。作者满怀忧愤,创作了这组诗。诗前小序云:“甲午中日之战,殆中日两国未来之历史也。诗纪其事,勿忘勿忘!”诗中或记事,或抒怀,寄寓深远,颇具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甘隶西征领右军,几凭青鸟致殷勤。
舌人不惜为毛遂,半为宗都半为君。
作者介绍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关键词解释

  • 不惜

    读音:bù xī

    繁体字:不惜

    英语:not stint

    意思:不顾惜;不吝惜。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

  • 舌人

    读音:shé rén

    繁体字:舌人

    意思:古代的翻译官。
    《国语周语中》:“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
    韦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明·王志坚《表异录地理》:“译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