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莲塘驿》 隔林啼鸟似相应,当路好花疑有情。

隔林啼鸟似相应,当路好花疑有情。

意思:隔着树林啼鸟似乎相适应,当道路好花怀疑有情。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莲塘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莲塘馆为背景,描绘了早晨的景色,以及诗人的生活态度。 首联“莲塘馆东初日明,莲塘馆西行人行。”描绘了早晨的景色,莲塘馆东方初升的太阳和西方行人的形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颔联“隔林啼鸟似相应,当路好花疑有情。”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色,鸟儿在林间啼叫,仿佛相互应和;路上的花朵鲜艳美丽,似乎带着情感。这两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远。 颈联“一梦不须追往事,数杯犹可慰劳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不追忆过去,也不沉湎于现在,而是享受现在的生活,享受与朋友相聚的时刻。这两句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尾联“莫言来去只如此,君看鬓边霜几茎。”诗人以一种深深的感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岁月的流逝,不要忘记自己的年龄,不要忘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这种感慨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莲塘馆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和过去。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的诗,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莲塘馆东初日明,莲塘馆西行人行。
隔林啼鸟似相应,当路好花疑有情。
一梦不须追往事,数杯犹可慰劳生。
莫言来去只如此,君看鬓边霜几茎。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当路

    读音:dāng lù

    繁体字:噹路

    英语:block the way

    意思:(当路,当路)

    1.挡路;阻碍通行。
    《墨子号令》:“务色谩正,淫嚣不静,当路尼众,舍事后就

  • 有情

    读音:yǒu qíng

    繁体字:有情

    英语:sattva

    意思:
    1.有情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

  • 应当

    读音:yīng dāng

    繁体字:應噹

    短语:应 当 该 相应 活该 合宜

    英语:should

    意思:(应当,应当)
    I
    应该。
    《后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