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穿葺漏仅区区,志义殊嗟士大夫。
意思:补充穿修补漏仅有区区,志义很哀伤士大夫。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临吴亭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补穿葺漏仅区区,志义殊嗟士大夫。
欲致太平非一日,谩劳使者报新书。》,作者是明朝诗人李东阳。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首句“补穿葺漏仅区区”,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修补房屋漏雨的细节,表达了对百姓生活艰辛的关注。这句诗中的“区区”一词,意为微小、微不足道,但在这里,诗人用它来强调修补房屋漏雨这件小事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
“志义殊嗟士大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士大夫阶层的不满。这里的“志义”可以理解为理想和正义,但士大夫阶层往往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视普通百姓的疾苦,这使得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叹。
“欲致太平非一日”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期望。诗人希望社会能够达到太平,但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句诗也暗示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谩劳使者报新书”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空洞的言辞和无用的报告的不满。这里的“使者”和“新书”可以理解为那些在政治上没有实际行动,只是空谈理论的人和文件。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社会,空洞的言辞和无用的报告是无济于事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修补房屋漏雨这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空洞言辞和无用的报告的不满。这首诗的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