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御製读后汉书诗》 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

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

意思:昭公贺兰祥汉律,求比礼三千。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奉和御製读后汉书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扬诗,赞美了汉朝的法律和治理方式。 首句“昭公祥汉律”,表达了对汉朝法律的尊重和赞美。这里的“昭公”可能是指汉朝的某个时期,而“祥汉律”则是对汉律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汉朝法律的敬仰之情。 “求比礼三千”表达了作者对法律的严谨和规范性的追求,希望法律能够符合礼的规范,达到三千条的规定。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法律修订的态度,强调法律的严谨和规范性,同时也强调了法律的宽大和平稳性,以实现治理的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治理方式的赞美,认为治理应该以公正、公平、贤明为原则,通过宣扬辅弼、余庆和茂忠贤的方式来实现治理的目标。 最后两句“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表达了作者对仁政的赞美,认为仁政是治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嘉瑞的先决条件。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汉朝法律和治理方式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法律的敬仰和对治理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仁政的重视和推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作者介绍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汉律

    引用解释

    汉 代法典的总称。《后汉书·孔融传》:“《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汉律》有九篇。 李悝 所撰六篇,《盗》、《贼》、《囚》、《捕》、《杂》、《具》也。 萧何 定律,益事律《擅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 程树德 《九朝律考·汉律考序》:“ 汉 萧何 作《九章律》,益以 叔孙通 《傍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