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十四首》 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意思:只有经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出自作者[宋]释宗杲的《偈颂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哲理诗,表达了佛教的涅槃境界。 首先,诗中描述了涅槃的境界是无上的,是圆明常寂照的,但凡愚却将其理解为死亡,外道则执为断灭。这反映了涅槃的深奥和难以理解,一般人难以理解其真实意义。 接着,诗中又提到,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这些都是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即这些都是妄立虚假名,并非真实义。这表明涅槃并非简单的无作无为,而是需要深入理解才能把握其真实含义。 然后,诗中强调了只有过量的通达无取舍的人才能理解涅槃的真谛。这表明只有具备足够智慧和悟性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涅槃的境界。 最后,诗中描述了涅槃的境界是五蕴法、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等。这些描述描绘了涅槃的丰富内涵和深奥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的涅槃境界是超越凡俗的理解和认知的,需要具备足够的智慧和悟性才能真正理解。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这首诗对于佛教信徒和哲学爱好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启示和思考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上在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可为真实义。
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在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虽想。
动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关键词解释

  • 过量

    读音:guò liàng

    繁体字:過量

    短语:不止 逾 超 高于 浮 凌驾 超过 超出 过 盖 压倒 超越

    英语:excess

    意思:(过量,过量)

  • 取舍

    读音:qǔ shě

    繁体字:取捨

    短语:拣 拣选 摘 精选 捎 选取 挑选 挑三拣四 挑拣 卜 挑挑拣拣 选萃 选项 挑 选 抉择 择

    英语:accept or reject

  • 通达

    读音:tōng dá

    繁体字:通達

    短语:达 知情达理

    英语:understand

    意思:(通达,通达)

    1.通行;到达。
    《周礼地官掌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