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
意思:科举考试并不是不喜欢,行啊里。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襄阳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襄阳风土人情,表达诗人对襄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襄阳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的向往之情。诗人说“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表达了对襄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襄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中描绘了襄阳的风土人情,如“土风沉浑士奇杰,呜呜酒后歌声发”,表达了襄阳人民淳朴、豪爽的性格和热情好客的风俗。
其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人说“人言边人尽粗材,卧龙高卧不肯来”,暗示了当时国家局势的动荡和人才的缺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反思,认为只有通过科举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但同时也需要承担风险和牺牲。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人民的敬仰之情。诗人说“杜甫诗成米芾写,二三子亦英雄哉”,表达了对杜甫和米芾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襄阳人民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襄阳风土人情的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才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