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意思:太阳西倒山寺,林下遇到支公。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太乙山、太白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了太乙山、太白山连绵不断,山路盘曲,石门狭窄,只能匹马通过的特点,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 颔联“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诗人傍晚时分来到山寺,在林下遇到了支公,与支公交谈,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读者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和神秘。 颈联“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秦女升仙的传说和仙台在中峰的景象,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他赞美了山水的清幽、神秘、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
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
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
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谿东。
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林下

    读音:lín xià

    繁体字:林下

    英语:sylvan life; retirement from official life

    意思: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梁·任昉《

  • 山寺

    读音:shān sì

    繁体字:山寺

    意思:山中寺院。
    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韦应物《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何中《南居

  • 日西

    读音:rì xī

    繁体字:日西

    意思:
    1.日向西方。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郑玄

  • 支公

    读音:zhī gōng

    繁体字:支公

    意思:
    1.即晋高僧支遁。字道林,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林虑人,一说陈留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谢安、王羲之等均与为友。
    南朝·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