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除夜寄微之》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意思:我校在你应该先退,第二年半百又加三。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除夜寄微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时光流逝中渐渐老去,事业无成,感慨颇多的心境。首联“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写出了诗人对岁月无声无息流逝的感叹,鬓毛渐渐变白,而一事无成,感到百般无奈。 颔联“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诗人用“共惜”和“同嗟”表达了他与人们共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感叹自己在大年夜孤独地在江南。 颈联“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诗人回忆家乡的山水,显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尾联“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诗人用“老校于君合先退”表达了自己年岁已高,应该退隐的想法。而“明年半百又加三”则是对自己年龄增长,渐入老境的感叹。 整首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旧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风风雨雨的深刻认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老校

    读音:lǎo xiào

    繁体字:老校

    意思:旧称年老或任职已久的下级军官。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元·虞集《淮南献武王庙堂之碑》:“当时之交游与老校退卒,于今略以澌尽,

  • 半百

    读音:bàn bǎi

    繁体字:半百

    英语:fifty

    意思:五十。多用于年龄。
    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红楼梦》第一回:“年过半百,膝下无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