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月交光,笙簧递响。
意思:灯月交光,吹笙递响。
出自作者[宋]杨无咎的《踏莎行·灯月交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灯月交光,笙簧递响。繁华依旧升平样。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歌落梁尘,酒摇鳞浪。暂还南国同邀赏。明年侍辇向端门,却瞻日表青霄上。》是一首描绘了元宵佳节夜晚繁华景象的诗。它通过描绘灯会、笙簧、繁华升平、紫姑神、青藜杖等元素,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和欢乐。
首先,诗中提到了“灯月交光”,这是元宵节的典型景象,人们点灯笼、放花灯,让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笙簧递响”则描绘了元宵夜晚的乐声,笙簧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传递着节日的欢乐。
“繁华依旧升平样”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的繁华景象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安定和平静。
“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元宵节的期待和愿望。紫姑神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神祇,作者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而“文章曾照青藜杖”则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才情的追求。
“歌落梁尘”和“酒摇鳞浪”两句诗,分别描绘了歌声和酒宴的热闹场面,进一步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最后,“暂还南国同邀赏”和“明年侍辇向端门”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明年的期待和祝愿,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规划和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作者的期待和愿望,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憬,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