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嗟此语祗知一,不究其本论其皮。
意思:我感叹这句话只知道一,不追究他的本论的皮。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答朱寀捕蝗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讨论捕蝗的方法和其背后的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层层深入的解析,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在灾害和官吏贪虐下的苦难,并呼吁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现象。
首段,作者引用了不同人对捕蝗方法的看法,有人认为蝗灾是自然的灾害,无法通过人力解决,也有人认为捕蝗工作过于困难,驱使百姓进入荒野践踏田地,甚至利用贪官污吏来欺压百姓,使得百姓无处可逃。
第二段和第三段,作者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虽然蝗灾确实存在,但并非无法解决。古人的方法如“秉蟊投火”等,虽然捕蝗不易,但并非完全无法做到。而那些认为难以捕蝗的观点,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根源在于社会问题。
接下来的段落,作者描绘了蝗虫繁殖和危害的情景,以及百姓在灾害中的苦难。他通过比喻,将蝗虫比作口含锋刃的毒蛇,疾风暴雨般的毒蛇,表达了百姓在灾害和官吏欺压下的痛苦。
最后一段,作者提出了解决之道——关注民生。他呼吁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百姓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现象。他强调了“诜诜最说子孙众”的重要性,即让百姓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自己和他们的子孙。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地减少灾害和官吏欺压带来的苦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深入剖析捕蝗的方法和社会问题,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它提醒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现象。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