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落齿》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意思:我说人生有涯,长短都死了。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落齿》

全文赏析

这首诗《落齿》通过作者对牙齿脱落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衰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首联“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作者描述了自己去年掉了一颗牙齿,今年又掉了一颗牙齿,然后一连掉了五六颗牙齿,掉牙的趋势并没有停止。这种描述为全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基调,引导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颔联“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作者开始思考,剩下的牙齿也在颤抖,随时可能掉落,只有全部掉完才会有所停歇。这里作者已经隐约感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颈联“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作者回忆起掉牙的初期,只是觉得豁口可耻,但随着牙齿的不断掉落,作者开始担忧衰老和死亡。这里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恐惧开始显现出来。 尾联“倘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作者假设如果每年都掉一颗牙齿,应该足够支撑两纪(约二十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信念。但如果全部掉光,与慢慢掉落的命运也是相同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全诗通过对掉牙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衰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和领悟。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已。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水雁各有喜。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长短

    读音:cháng duǎn

    繁体字:長短

    英语:length

    意思:(长短,长短)

    1.长和短。指距离、时间。
    《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