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身心实造诣,未免口耳空啾喧。
意思:如果不是自己内心拜访,没有脱口耳空整日喧闹。
出自作者[宋]吴泳的《赋半斋送张清卿分教嘉定》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追求和修行的理念,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学问和身心修养的理解。
首联“斗城将军半段鑰,汉宫美人半额妆。”通过描绘斗城将军和汉宫美人的形象,传达出一种人生半满的状态,既不完全空虚,也不完全满足,留有余地,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颔联“碧眼禅僧坐空室,花雨半床云半窗。”进一步通过碧眼禅僧的形象,表现了修行的状态,禅僧坐在空室中,周围是花雨和云雾,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
颈联“道如大路皆可遵,不间不界难为人。”则通过比喻表达了道的普遍性,道就像大路一样,人人都可以遵循,但是没有一定的界限和规范,就很难为人所把握。
接下来,“卓哉圣人门,犹惜二三子。”表达了对于圣人学问的赞叹和珍惜,同时也暗示了修行的艰难和不易。
“冉求只向中道画,季路仅及升堂止。”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境界和层次,冉求只是在中道上画了一个标记,而季路也只是升堂而已,都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
接着,“穷山必到嵩华颠,穷水必极昆仑源。”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修行的坚定决心和追求极致的精神,就像攀登高峰、寻找水源一样,必须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最后,“若非身心实造诣,未免口耳空啾喧。”强调了身心修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真正的身心造诣,只是口耳之学,难免空洞无物。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修行的理念,鼓励人们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身心修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