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太守无不画像者。
意思:蜀中守(没有不画像的人。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送周正孺知东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得郡归家,受到家乡人的重视和欢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自守、造福百姓的清官的赞颂之情。
首句“得郡书生荣,还家昔人重。”描写了书生得郡归来的荣耀和光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读书人的尊重和重视。接下来“而况东西川,千骑许上冢。”一句,通过“千骑”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书生得郡后的气势和声威。
然后诗人描绘了家乡父老惊喜迎接书生的场景,“里门下车入,父老自惊耸。”这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生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尊重。接着“端如何武贤,不事长卿宠。”一句,诗人以“何武贤”比喻书生,以“不事长卿宠”表现了他的清廉自守和高尚品德。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清官的赞颂和对于自己的感慨。“清时养材杰,杞梓方培拥。”一句,表达了清明时代养育英才,杞梓之才得到培养的意思。“未应遗合抱,取用及把拱。”则表现了不应该遗弃大材小用,应该珍惜人才的思想。而“如君尚出麾,顾我宜耕垄。”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生得郡出任的羡慕和自己应该安心耕作的感慨。
最后几句“先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为君扫棠阴,画像或相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生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于年龄已高、无法再有所作为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书生得郡归家场景的描绘和对清官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自守、造福百姓的官员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