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载酒用萧敬夫韵赋江涨》 拍拍春风满面浮,出门一笑大江流。

拍拍春风满面浮,出门一笑大江流。

意思:拍着拍春风满面浮,出门一笑大江流。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山中载酒用萧敬夫韵赋江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滁州游琅琊山》,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拍拍春风满面浮”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力度,通过“拍拍”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春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舒适感。第二句“出门一笑大江流”则表达了作者出门时的愉悦心情,看到大江流淌,感到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作者描绘了滁州山水的美丽。第三句“坐中狂客有醉白”中的“狂客”指的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饮酒的热爱。而“物外闲人惟弈秋”则表达了作者对下棋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事务的超脱。 “晴抹雨妆总西子”一句描绘了晴天和雨天的滁州景色,而“一滁州”则表达了作者对滁州美景的喜爱。接下来的两句“忽传十万军声至,如在浙江亭上游”,描绘了突然传来的十万大军声,仿佛就像在浙江亭上游览一样,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描绘了春天的滁州美景,表达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歌也通过描绘饮酒、下棋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作者的个性特点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拍拍春风满面浮,出门一笑大江流。
坐中狂客有醉白,物外闲人惟弈秋。
晴抹雨妆总西子,日开云暝一滁州。
忽传十万军声至,如在浙江亭上游。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关键词解释

  • 春风满面

    解释

    春风满面 chūnfēng-mǎnmiàn

    [smile broadly;radiant with happiness] 喜气表现于面部

    读音:chūn fēng mǎn miàn

    近义词:

  • 大江

    长江 。《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钟山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 大江 。”

    读音:dà jiāng

  • 满面

    读音:mǎn miàn

    繁体字:滿麵

    英语:have one\'s face covered with; covered with

    详细释义:满脸。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文聘羞惭满面,

  • 拍拍

    读音:pāi pāi

    繁体字:拍拍

    英语:pat

    意思:
    1.象声词。鼓翅起飞声。
    唐·韩愈《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宋·梅尧臣《和永叔雨中》:“锦鞍

  • 春风

    读音:chūn fēng

    繁体字:春風

    英语:spring breeze

    意思:(春风,春风)

    1.春天的风。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