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天子曾抬举,簪向妃冠恨便消。
意思:开元天子曾抬头举,发簪向妃冠遗憾便消。
出自作者[宋]杨公远的《旅寓岑寂中园丁送花四品因赋五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叶夭桃簇绛绡,向人含笑态妖娆。开元天子曾抬举,簪向妃冠恨便消。》以桃花为题材,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对开元天子的怀念和对往事的追忆。
首句“百叶夭桃簇绛绡”中,诗人用“百叶夭桃”来描绘桃花的繁盛和艳丽,如同簇拥着红色的绡纱。这不仅形象地展现了桃花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如同桃花般热烈而深沉。
“向人含笑态妖娆”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桃花描绘成了一个含笑妖娆的美丽女子,仿佛在向人展示她的魅力。这不仅赋予了桃花以生命和情感,也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开元天子曾抬举,簪向妃冠恨便消。”这两句诗是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怀念开元天子,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怀念。开元是唐朝的一个繁荣时期,诗人所怀念的“开元天子”象征着一位明智而仁爱的君主。诗人将桃花比作受到开元天子抬举的妃子,表达了这位妃子因君主的宠爱而欣喜,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开元盛世的向往。而“簪向妃冠恨便消”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妃子将桃花簪在帽子上,象征着她的幸福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桃花的美丽和妖娆,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感慨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