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意思:几个府争驰毛义文书,一乡看在老莱衣服。

出自作者[唐]曹松的《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湘东山川、袁水、毛义檄、老莱衣等元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湘东山川有清辉”,诗人以清辉形容湘东的山川,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山川之间的阳光照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袁水词人得意归”,诗人以袁水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喜悦和自豪。这一句也暗示了袁水是诗人故乡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几府争驰毛义檄”,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家乡的繁荣景象,人们争相传递毛义檄文,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毛义檄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表彰有德行的人,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对诗人的敬仰之情。 “一乡看侍老莱衣”,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家乡的淳朴民风,人们都以老莱子为榜样,穿着老莱衣,表达了对诗人的敬爱之情。老莱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孝子,以孝顺父母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孝心和品德。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归乡的场景,宴席在灞岸举行,周围是清澈的河水和小溪,道路从蓝关进入翠微深处,景色优美。 最后,“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诗人想到宜阳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同时也要把欢乐和庆祝的事情带到家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湘东山川、袁水、毛义檄、老莱衣等元素为载体,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繁荣景象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湘东山川有清辉,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并将欢庆奉庭闱。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关键词解释

  • 老莱衣

    引用解释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

  • 老莱

    读音:lǎo lái

    繁体字:老萊

    意思:(老莱,老莱)
    老莱子的省称。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老莱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孟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

  • 争驰

    读音:zhēng chí

    繁体字:爭馳

    意思:(争驰,争驰)
    竞相奔驰。
    唐·常建《古兴》诗:“将军死重围,汉卒犹争驰。”
    唐·吕岩《沁园春》词:“造化争驰,虎龙交媾,进火功夫牛斗危。”

  • 莱衣

    读音:lái yī

    繁体字:萊衣

    意思:(莱衣,莱衣)
    相传春秋·楚·老莱子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着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南唐·李中《献中书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