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踏莎行·藕叶池塘》 藕叶池塘,榕阴庭院。

藕叶池塘,榕阴庭院。

意思:藕叶池塘,榕阴庭院。

出自作者[宋]张孝祥的《踏莎行·藕叶池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充满了情感和诗意。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个池塘边的景色,池塘里长满了藕叶,周围是榕树阴凉的庭院。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接着,诗中提到了“年时好月今宵见”,这表明诗人是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欣赏着明亮的月光。这个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浪漫,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 然后,诗中描绘了女子的形象,“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绡雾縠谁裁剪”,她有着美丽的发髻和洁白的臂膀,她的美丽和清雅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这个形象让人感到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诗中还提到了“扑粉□绵,侵尘宝扇”,这表明女子手中拿着扇子,扇子上的粉扑和灰尘表明她刚刚用过它。这个细节让人感到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她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遥知掩抑成凄怨,去程何许是归程,离觞为我深深劝。”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他知道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离别的痛苦仍然让他感到难过。他举起了酒杯,深深地劝女子不要离开他。这个场景充满了情感和诗意,让人感到深深的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它通过描绘美丽的场景和女子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充满了情感和诗意,让人感到深深的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藕叶池塘,榕阴庭院。
年时好月今宵见。
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绡雾縠谁裁剪。
扑粉绵,侵尘宝扇。
遥知掩抑成凄怨。
去程何许是归程,离觞为我深深劝。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池塘

    读音:chí táng

    繁体字:池塘

    短语:

    英语:pond

    意思: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

  • 庭院

    读音:tíng yuàn

    繁体字:庭院

    短语:

    英语:courtyard

    意思: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
    《南史陶弘景传》:“﹝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