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鹧鸪天·春日平原荠菜花》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意思:黑色裙子穿着袖子谁家的女儿,去追求蚕生看外婆。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鹧鸪天·春日平原荠菜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入平原荠菜花》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平原上荠菜花盛开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诗中也描绘了农耕、生活琐事等乡村生活的细节,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慨。 首联“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鸦”,诗人以荠菜花作为春天的象征,描绘了平原上荠菜花盛开的景象。同时,通过雨后群鸦的点缀,更增添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颔联“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春天虽然美好,但人生却充满了无奈和变数,正如白发和晚日的象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酒则成为了诗人排解无奈的方式,通过赊酒来寻求片刻的解脱和安慰。 颈联“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牛栏西畔种桑麻,是乡村生活的典型场景,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这一联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尾联“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诗人通过对乡村女性的描绘,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女性的赞美。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青裙白袂,去蚕生看望外家,这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这一联通过对女性的赞美,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乡村生活的表现、生活态度的表达以及对女性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慨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後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谁家

    读音:shuí jiā

    繁体字:誰家

    意思:(谁家,谁家)

    1.何家,哪一家。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
    《水浒传》第二八回:“武松忍耐不住,按定

  • 青裙

    读音:qīng qún

    繁体字:青裙

    意思:青布裙子。古代平民妇女的服装。
    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张子房》:“﹝张良﹞遇四、五小儿路上群戏,一儿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新五代史楚世

  • 缟袂

    读音:gǎo mèi

    繁体字:縞袂

    意思:(缟袂,缟袂)
    白衣。亦借喻白色花卉。
    宋·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之一:“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
    明·高启《幻住精舍寻梅》诗:“关山梦别今

  • 外家

    读音:wài jiā

    繁体字:外家

    英语:[Informal] a mistress

    意思:
    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东观汉记吴汉传》:“﹝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