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渊明新蝉诗》 陶潜初解组,苏轼未投簪。

陶潜初解组,苏轼未投簪。

意思:陶潜初解组,苏轼还把簪子。

出自作者[明]楚石梵琦的《和渊明新蝉诗》

全文创作背景

楚石梵琦的《和渊明新蝉诗》的创作背景与陶渊明的《新蝉》诗有关。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和辞赋家,他的《新蝉》诗描写了新蝉破壳而出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楚石梵琦为了和陶渊明的诗,创作了《和渊明新蝉诗》。 在明代,文学创作提倡学习古人,和诗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诗人通过和诗来表达对原诗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诗才。因此,楚石梵琦的《和渊明新蝉诗》也是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下创作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诗集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蝉何处来,鸣我高槐阴。
流水欲入屋,好风自开襟。
床头一束书,壁上三尺琴。
琴以散哀乐,书以通古今。
所幸车马稀,非邀里人钦。
虚名如北斗,有酒不能斟。
纵洗爰居耳,宁知钟鼓音。
陶潜初解组,苏轼未投簪。
莫改麋鹿性,常怀烟嶂深。

关键词解释

  • 苏轼

    读音:拼音:sū shì

    苏轼的解释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
  • 投簪

    读音:tóu zān

    繁体字:投簪

    意思: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晋·陆机《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
    《云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明·陈汝元《金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