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祟非泾水,人君道自穷。
意思:为提高非泾水,人君之道从穷。
出自作者[唐]贺兰进明的《古意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古诗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指鹿为马”,此故事主要讲述了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赵高为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竟然在朝廷上指着一头鹿说是一匹马,以此来测试大臣们的忠诚度和胆识。这首诗在描绘这个故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真理和权力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以历史事件“指鹿为马”开篇,既描绘了秦朝末年的混乱局面,也引出了全诗的主题。
接着,“忤意皆诛死,所言谁肯忠。”两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秦朝朝廷的残暴和昏庸,表达了对于真理和忠诚的担忧。
“武关犹未启,兵入望夷宫。”两句,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秦朝灭亡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为祟非泾水,人君道自穷。”两句,诗人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非外在的灾害,而是人君之道的穷尽,即统治者的暴政和失道。
然后,“崇兰生涧底,香气满幽林。采采欲为赠,何人是同心。”四句,诗人借物言志,以崇兰喻意忠诚和贞洁,表达了对于忠诚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最后,“日暮徒盈把,裴回忧思深。慨然纫杂佩,重奏丘中琴。”四句,诗人以日暮、裴回、慨然等词语,表达了对于历史沧桑、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混乱现实中的坚守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以“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深沉的思考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忠诚、权力、历史等主题的深刻见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