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门人,尽是予师父。
意思:三教门人,都是我师父。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苏幕遮·遇风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富有哲理和宗教色彩的诗,它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主题是遇风仙,这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心开悟、人我心无、无爱无憎妒等词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情感、达到内心平静的境界。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一切女男同父母”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平等、包容的思想。在作者看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生命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平等、包容的追求。
“三教门人,尽是予师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各种文化和宗教的包容和尊重。作者认为,无论是儒、释、道等各种文化或宗教的门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好清闲,喜歌舞”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作者认为,过上清闲的生活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而歌舞则是表达情感、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
“昼乞残餘,夜宿悲田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作者认为,在白天应该努力工作、创造价值,而在夜晚则应该休息、享受生活。同时,“悲田所”也可能指的是一个慈善机构或收容所,作者愿意为这些机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下中丹常密护”这句话,可能指的是修炼内丹的技巧和方法。上下中丹可能是指人体的精气神,通过修炼可以增强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力量。
最后,“九转功成,蓬岛通云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修炼成功的向往和追求。作者认为,经过九转的修炼,可以通向仙境般的蓬岛,那里有通向仙境的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平等、包容、清闲、慈善和修炼的生活方式。它启示我们要超越世俗情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要尊重各种文化和宗教,学习他们的智慧;要过上清闲的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修炼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力量,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