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意思:诏书征召拜为脱负荷下,身去东山关闭草堂。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和未来展望的深深感慨。 首句“诏书征拜脱荷裳”,诗人以一种谦逊和感恩的态度描述了接到征召,离开田园,脱去蓑衣,换上朝服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也是他从自然世界进入政治世界的象征。 “身去东山闭草堂”和“阊阖九天通奏籍”两句,描绘了朝堂的庄严和荣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东山,是隐逸的象征,而“闭草堂”则暗示了朝堂的庄重和责任。而“阊阖九天通奏籍”则描绘了朝堂的庄严和荣耀,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列入了朝廷的奏籍,成为了朝廷的一员。 “沧洲离别风烟远”和“青琐幽深漏刻长”两句,诗人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沧洲,这里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风烟远”表达了离别时的感慨和怀念之情,“幽深漏刻长”则描绘了朝堂的庄严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两句“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诗人仿佛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海鸥的高翔,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乐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真挚。诗人通过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和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朝堂的敬畏和对故乡的怀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诏书征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东山

    读音:dōng shān

    繁体字:東山

    英语:east mountain

    意思:(东山,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朱熹集传:“东山,所征之

  • 诏书

    读音:zhào shū

    繁体字:詔書

    短语:旨 诏 诰 敕

    英语:rescript

    意思:(诏书,诏书)
    皇帝颁发的命令。
    《史记儒林列传》:“臣谨

  • 草堂

    读音:cǎo táng

    繁体字:草堂

    英语:thatched cottage

    意思: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

  • 征拜

    引用解释

    征召授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 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 唐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读音:z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