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悬瓠城感吴季子》 堪笑怒螳犹强臂,不知蛰户欲惊雷。

堪笑怒螳犹强臂,不知蛰户欲惊雷。

意思:堪笑怒蝗还强壮手臂,不知道垫户想惊雷。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登悬瓠城感吴季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古代将军和丞相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将军戈甲从天下,丞相旌旗匝地来”,描绘了将军和丞相的威武形象,他们从天而降,犹如神兵天降,气势磅礴。戈甲和旌旗是古代军队的象征,也代表着丞相的权威和地位。这句诗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威武形象。 “堪笑怒螳犹强臂,不知蛰户欲惊雷”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螳螂比作弱小的对手,而将军则像雷声一样,让对手毫无防备。这句诗表达了对将军的勇猛和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将军的胜利是必然的。 “吏部声名千古在”中的“吏部”指的是丞相,这句诗表达了对丞相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丞相的功绩的赞美。 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英雄的英勇和智慧,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未来的希望。 最后一句“断碑何处卧苍苔”则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这句诗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诗歌,通过对古代将军和丞相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将军戈甲从天下,丞相旌旗匝地来。
堪笑怒螳犹强臂,不知蛰户欲惊雷。
咄嗟武相深冤洗,指顾山东治境开。
吏部声名千古在,断碑何处卧苍苔。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惊雷

    读音:jīng léi

    繁体字:驚雷

    意思:(惊雷,惊雷)

    1.使人震惊的雷声。
    汉·刘向《九叹远游》:“凌惊雷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宋·范成大《题画卷》诗之四:“暑云泼墨送惊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堪笑

    读音:kān xiào

    繁体字:堪笑

    意思:可笑。
    《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徐芳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