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池上闲吟二首》 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馀。

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馀。

意思:不是庄不是住宅不是寺庙,竹树池亭十亩多。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池上闲吟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自在、逍遥生活态度的诗。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展示了他的豁达和超脱。 首联“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描绘了作者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高高地躺着,悠闲地行走,身心自由,同时以池边六次看见柳条发新芽来表示时间的流逝,但自己依然自在。 颔联“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则表达了作者幸逢太平盛世,可以像伏羲、黄帝那样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颈联“四皓再除犹且健,三州罢守未全贫”中,作者以四皓自比,虽然年岁已高,但身体依然健朗,虽然不再担任官职,但并未因此陷入贫困。 尾联“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则表示作者并不担心客人来访没有招待之物,家中有自酿的美酒和新鲜的野菜。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即身心自由、不拘于物、逍遥自在。同时,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卧闲行自在身,池边六见柳条新。
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
四皓再除犹且健,三州罢守未全贫。
莫愁客到无供给,家酝香浓野菜春。
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馀。
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梦游信意宁殊蝶,心乐身闲便是鱼。
虽未定知生与死,其间胜负两何如。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池亭

    读音:chí tíng

    繁体字:池亭

    意思:池边的亭子;水池和亭臺。
    唐·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
    《新唐书张说传》:“池亭奇巧,荡诱上心。”

  • 兰若

    读音:lán rě

    繁体字:蘭若

    英语:temple

    意思:(兰若,兰若)

    1.兰草与杜若。皆香草。
    《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