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钗钿约,竟抛弃。

钗钿约,竟抛弃。

意思:钗钿约,最后扔。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悲剧性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哀思。诗中的情感主题涉及到生死、爱情、遗憾和哀悼,这些都是人类生活中最深刻、最痛苦的体验。 首段“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于失去的深深遗憾和对未来的无尽忧虑。诗句中的“此恨何时已”是一种无尽的哀叹,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的深深痛苦和无法消除的遗憾。而“葬花天气”则暗示了作者所处的环境是阴冷、沉闷的,进一步强化了悲伤的情感氛围。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这几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的痛苦和对于人生的失望。作者认为,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但自己的梦似乎仍然没有结束,这表明作者对于失去的情感仍然无法释怀。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人间的失望,认为人间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悲痛的情感氛围。作者认为,死亡的世界比人间更加冷清和沉寂,它能够将所有的忧愁和痛苦彻底埋葬。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死亡的深深恐惧和对于永恒的哀思。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死者的思念和关怀。作者希望在重泉之下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传递信息,了解死者的情况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死者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关怀。 整首诗的情感氛围非常强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失去的深深痛苦和对于人生的失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死者的思念和关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哀伤和悲痛,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抛弃

    读音:pāo qì

    繁体字:拋棄

    短语:撇 扔 丢 遏 抛 废 毁弃 弃 废除 委 撇开 摈

    英语:discard

    意思:(抛弃,抛弃)
    丢弃;扔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