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当旱年,为霖济群物。
意思:怎么能在干旱年,为连续济万物。
出自作者[宋]郏修辅的《隐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昔知何人,凿破青山骨。飞泉直下来,千尺泻倏忽。两壁苍翠间,一阵风雷突。傍无尘埃踪,中有蛟龙窟。寒气不可向,猛势岂能屈。安得当旱年,为霖济群物》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美景象的赞叹以及对人间疾苦的关切。
首句“在昔知何人,凿破青山骨”中,作者对未知的古人产生了疑问,他们是如何凿破青山的硬骨,揭示出深藏其中的飞泉呢?这一疑问为读者开启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旅程,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飞泉直下来,千尺泻倏忽”描绘了飞泉的壮观景象,千尺瀑布瞬间倾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两壁苍翠间,一阵风雷突”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风雷景象,两壁苍翠的山间,突然一阵风雷,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力量和动态。
“傍无尘埃踪,中有蛟龙窟。寒气不可向,猛势岂能屈”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山中清净环境的描绘,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神秘生物——蛟龙的洞窟。这里的“寒气不可向”和“猛势岂能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同时也隐喻了人世间的种种困境和磨难。
最后,“安得当旱年,为霖济群物”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旱年急需一场大雨,以滋润万物,实现公平、普惠的关怀。这里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关切,也有对社会公正、慈悲为怀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疾苦的关切和对公正、慈悲的期盼。其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