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

意思:老人名叫胡骝骏马,两年前离开胡过金牛。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全文赏析

【鹤注】此乾元元年冬往东都时作。观洛阳再清句可见。【朱注】鄂县属长安。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贼过金牛①。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汉水暮灵州②。

  (首言马行迅捷。从乱禽颠沛说起,便有奇气。过金牛,扈从明皇也。见天子,趋谒肃宗也。却走,退走也。)

  ①扬雄《蜀土记》:秦欲伐蜀而无路,遣人告蜀王曰:秦有金牛,其粪成金,使蜀迎之。蜀王使五丁力士开山,路通,秦遂伐蜀,取其国,因号其国曰金牛。《旧唐书》:梁州金牛县,汉葭萌地。武德三年,分绵谷县置,属褒州,后州废,属梁州。《元和郡县志》:汉水出.冢山,在金牛县东二十八里。②《旧唐书》:灵州大部督府,属关内道,天宝元年改为灵武郡。乾元元年,复为灵州。天宝十五载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故回鞭见之。

  自矜胡骡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一闻说尽急难才,转益愁向驾骀辈①。

  (此见其济难之功。【赵注】急难才,如刘备的颅跃过檀溪以免刘表之追,刘牢之马跳五丈涧,以脱慕容之逼。此处指避胡一事言。愁向驾胎,自叹所乘者皆疲马也。)

  ①《楚辞》:“策驾骀而取路。”

  头上锐耳批秋竹①,脚下高蹄削寒玉②。始知神龙别有种③,不比俗马空多肉④。

  (此写其神骏之姿。耳锐蹄坚,筋胜于肉,此良马之相也。)

  ①黄柏仁《龙马颂》:“耳如剡筒,目象明星。”《齐民要术》:“耳欲小而锐如削筒。”太宗《十骥颂》:“耳根纤细,杉竹难方。”②《相马经》:相马之法。先三羸五驽。大蹄缓耳,一驽也。高蹄,注见二卷。削寒玉,言其坚可以削玉也。③《北史·隋扬帝纪》:置马牧于青海渚中,以求龙种。④《齐民要术》: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马也。

  洛阳大道时再清①,累日喜得俱东行。凤臆龙鬐未易识②,侧身注目长风生。

  (末言同行见马,结归李丈。凤臆龙鬐,一时未易测识,但见侧身注目,足下风生,果是绝尘之骥矣。《杜臆》:马不易识,以况相士之难。此章四段,各四句。)

  ①《吴越春秋》:“山川重秀,天地再清。”②《晋·载记》:苻坚时,大宛献千里驹,皆汗血,朱鬛五色,凤膺麟身。顾云《韩干马障歌》:“麟鬐凤臆直相似。”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
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汉水暮灵州。
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
一闻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
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
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
洛阳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
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金牛

    读音:jīn niú

    繁体字:金牛

    英语:Taurus

    意思:
    1.一些县镇、山川湖岗之名。旧时各地多有金精化为牛的传说,因视为祥瑞,故以之为名。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

  • 丈人

    读音:zhàng rén

    繁体字:丈人

    英语:father-in-law

    意思:
    1.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易师》:“贞,丈人,吉。”
    孔颖达疏:“丈人,谓严庄尊重

  • 骏马

    读音:jùn mǎ

    繁体字:駿馬

    短语:千里马 高足 骏

    英语:steed

    意思:(骏马,骏马)
    良马。
    《韩非子十过》:“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