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职》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

意思:如何长期磨砺,只要不薄黑色。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志士惜妄动,知深难固辞。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夙夜听忧主,飞腾急济时。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志士惜时、报效国家之情的诗。 首联“志士惜妄动,知深难固辞”,表达了诗人对珍惜时光、惜时如金的深深理解。这里的“妄动”并非贬义词,而是指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行动。而“知深”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知深难固辞”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珍视。 颔联“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磨砺自我、提升自我的追求。“如何久磨砺”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提升的决心和毅力,“但取不磷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提升的坚持和执着,即使在磨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伤害,也绝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颈联“夙夜听忧主,飞腾急济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急切想要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夙夜听忧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深深忧虑,“飞腾急济时”则表达了他想要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尾联“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薛孟等人一起讨论诗歌,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文化追求和爱国情怀。“荆州过薛孟”表明诗人将要前往荆州与薛孟等人见面,“为报欲论诗”则表明他与朋友们一起讨论诗歌的愿望,这也体现了他的文化追求和爱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珍惜时间、磨砺自我、忧心国家、追求文化等多方面的情感,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志士惜妄动,知深难固辞。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
夙夜听忧主,飞腾急济时。
荆州过薛孟,为报欲论诗。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磨砺

    读音:mó lì

    繁体字:磨礪

    英语:temper; steel oneself

    意思:(磨砺,磨砺)

    1.在磨刀石上磨擦。
    《书费誓》“砺乃锋刃”孔传:“磨砺锋刃。”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 磷缁

    读音:lín zī

    繁体字:磷緇

    意思:(磷缁,磷缁)
    亦作“磷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