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园人送瓜》 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

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

意思:竹竿连接嵌宝,引注来鸟道。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园人送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柏公镇夔国,滞务兹一扫。》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对瓜果、柏公镇、食新、竹竿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先,诗中描绘了江间炎热的瘴气,但瓜果却并不早熟,这暗示了田园生活的平淡和宁静。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柏公镇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诗中,诗人对食新的处理方式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他先给战士们吃新鲜的瓜果,再给村里的人和溪边老人分享。这种对人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诗中还描绘了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的景象,这些细节描绘表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和美好。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落刃嚼冰霜、开怀慰枯槁的场景,表达了对那些在战争中受苦的人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他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安慰和关怀,就像他对待那些村里的人和溪边老人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中充满了对人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间虽炎瘴,瓜熟亦不早。
柏公镇夔国,滞务兹一扫。
食新先战士,共少及溪老。
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
竹竿接嵌窦,引注来鸟道。
沈浮乱水玉,爱惜如芝草。
落刃嚼冰霜,开怀慰枯槁。
许以秋蒂除,仍看小童抱。
东陵迹芜绝,楚汉休征讨。
园人非故侯,种此何草草。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竹竿

    读音:zhú gān

    繁体字:竹竿

    英语:bamboo pole; bamboo

    意思: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 鸟道

    读音:niǎo dào

    繁体字:鳥道

    英语:dangerously narrow hill path

    意思:(鸟道,鸟道)
    险峻狭窄的山路。
    南朝·梁·沈约《愍涂赋》:“依云边以知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