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史记列传》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

意思:西山薇蕨蜀山铜,可以看见夷齐与邓通。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读史记列传》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食物和历史反思的。它描绘了西山薇蕨和蜀山铜这两种地方特产,并以此引出对古代贤人邓通和佞幸之臣的饿死的思考,同时对历史记录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首句“西山薇蕨蜀山铜”是对地方特产的赞美,以食物作为切入点,诗人巧妙地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诗人描绘了西山的薇蕨和蜀山的铜,这两种食物代表了地方特色,同时也象征着地方文化和历史。 “可见夷齐与邓通”一句,诗人将古代的贤人伯夷和叔齐与佞幸之臣邓通并列,形成鲜明的对比。伯夷和叔齐是古代的贤人,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吃周的食物,最后饿死。而邓通则是佞幸之臣,他靠着阿谀奉承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最后也饿死。这两人的命运形成对比,引发了诗人对贤愚不辨、赏罚无度的反思。 “佞幸圣贤俱饿死”一句,诗人直接点出了主题,表达了对佞幸之臣和圣贤之人都可能饿死的感慨。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标准的深深忧虑。 “若无史笔等头空”一句,诗人借用了“史笔”的概念,表达了对历史记录重要性的认识。如果没有历史的记载,那么这些贤人和佞幸之臣的故事就可能被遗忘,他们的命运也就可能被忽视。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记录的重要性,它不仅记录了事件,也记录了人性,也提醒我们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食物为切入点,通过对地方特产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对公正、道德和历史记录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思考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山薇蕨蜀山铜,可见夷齐与邓通。
佞幸圣贤俱饿死,若无史笔等头空。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蜀山

    读音:shǔ shān

    繁体字:蜀山

    意思:蜀地山岳的泛称。
    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温庭筠《锦城曲》:“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元·雅琥《

  • 西山

    读音:xī shān

    繁体字:西山

    意思:
    1.西方的山。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王粲《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文选李密<陈情事表

  • 可见

    读音:kě jiàn

    繁体字:可見

    英语:visible

    意思:(可见,可见)

    1.可以看见。
    《易干》:“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汉书郊祀

  • 薇蕨

    读音:wēi jué

    繁体字:薇蕨

    意思: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汉·张衡《西京赋》:“草则葴莎菅蒯,薇蕨荔苀。”
    唐·孟郊《长安羁旅》诗:“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清·方

  • 邓通

    读音:dèng tōng

    繁体字:鄧通

    意思:(邓通,邓通)
    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因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蜀郡·严道铜山,许自铸钱,邓氏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