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中感秋,时初丧寿佺子》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意思:病人身体仍然哭儿子,并作老来情。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病中感秋,时初丧寿佺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是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清晨,独自醒来,窗外已经明亮,高高的梧桐树下,清露闪烁,夜宿的鸟儿在寒风中发出声声哀鸣。作者的心情愁苦,与秋天的寒冷相呼应,病痛和丧子之痛让他感到老来情深。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高梧、清露、宿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寂静而清冷的画面。作者在这个环境中醒来,听到了宿鸟的寒声,这更增添了他的愁苦之情。 “愁岂关须事”表达了作者的愁苦之情并非由具体的事情引起,而是与年龄、经历、环境等更广泛的因素有关。而“秋来添雪茎”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寒冷和萧瑟,如同雪般压在作者心头。 最后,“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病痛、丧子之痛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种种情绪。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清晨和环境,以及表达作者的愁苦之情,展现了作者深深的哀愁和老之将至的无奈。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深情,通过描绘环境和表达个人情感,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临晓睡偏重,不知窗已明。
高梧下清露,宿鸟有寒声。
愁岂关须事,秋来添雪茎。
病身仍哭子,并作老来情。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老来

    读音:lǎo lái

    繁体字:老來

    意思:(老来,老来)
    年老之后。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陆游《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阅尽

  • 病身

    读音:bìng shēn

    繁体字:病身

    意思:体弱多病之身。
    唐·张籍《感春》诗:“远客悠悠任病身,谁家地上又逢春。”
    唐·白居易《彭蠡湖晚归》诗:“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宋·杨万里《晓

  • 来情

    读音:lái qíng

    繁体字:來情

    意思:(来情,来情)

    1.指将来的情况。
    《后汉书冯衍传论》:“义直所以见屈于既往,守节故亦弥阻于来情。”
    李贤注:“守节之人,见衍被黜,弥阻难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