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意思:声音在我的耳边流淌,如果获赐安慰满足。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嘉禽的喜爱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嘉禽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鸟儿的喜爱之情。作者通过描绘嘉禽的清脆鸣叫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声音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作者也通过描绘嘉禽的孤高和幽旷之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鸟儿的敬仰之情。 其次,诗中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作者通过描述汾阳生弃官不屈、学习陶元亮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作者也通过描述自己与古代贤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环材的感叹和对良匠的渴望。作者认为环材虽然优秀,但是没有遇到良匠,因此感到遗憾。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的渴望。 最后,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的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贤人和环材的敬仰和渴望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朝听已孤高,暮听转幽旷。
何多燕雀群,声迹不相傍。
始闻汾阳生,文行众所谅。
独哦青山间,悼古或悲怆。
弃官不屈人,颇学陶元亮。
是时予爱之,颜采莫得望。
倏然能见过,远涉丹湖浪。
袖携一卷诗,行橐更无长。
固与俗人殊,於焉识敦尚。
嗟嗟二千石,不知子所向。
骇子发论高,万仞耸孤嶂。
又如决河湍,捧土安可障。
吾方叹环材,恨未逢良匠。
信哉骐骥驹,谁用伯乐相。

作者介绍 潘岳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流音

    读音:liú yīn

    繁体字:流音

    意思:
    1.流传德音。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臣闻《易》载羲·农而皇德着,《书》述唐·虞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李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