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意思:年年塞下丁,长作出边塞战争。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是一首描绘边疆士兵生活的诗,通过对士兵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和边疆士兵的深深同情。 首段描述了塞下丁(即边疆士兵)长年累月地被征召出征,冒顿强(指当时的匈奴领袖冒顿单于)的威胁使得他们不得不在边疆驻守。第二段则描绘了筑城的重要性,高高的城墙可以保护他们,但是他们也明白,敌人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无论城墙多高,总有防不胜防的地方。 诗中通过丁人口述,传递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他们口口相传父亲的教诲,不问城墙是否坚固。平城被围的往事让他们明白,即使城墙再坚固,也抵挡不住敌人的围攻。然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他们更加坚定了筑城的决心,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努力筑城。 最后一段中,“筑城安敢烦”一句表达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愿听丁一言”则透露出他们对智者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他们希望能在鸿胪寺筑城,同时又担忧敌人可能会从关外出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士兵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口,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属斤城墙走。
因兹虏请和,虏往骑来多。
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筑城安敢烦,愿听丁一言。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年年

    读音:nián nián

    繁体字:年年

    意思:每年。
    《宋书礼志二》:“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陆仁《题金陵》诗:“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纳兰性德《卜

  • 塞下

    读音:sāi xià

    繁体字:塞下

    意思: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史记高祖本纪》:“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唐·韩愈《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