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究实害非浅,倘使从宽恩岂小。
意思:不能完全实害非浅,假如从宽恕恩典哪小。
出自作者[宋]张伯子的《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
全文赏析
《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是宋代诗人张伯子创作的一首描写旱灾的诗。这首诗以旱田为背景,通过对旱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旱田如焚”,直接揭示了诗的主题,即旱灾。这里的“焚”字形象地表现了旱田的干旱程度,仿佛一片火海。接下来的“禾黍无收”,进一步说明了旱灾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损失。禾黍是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无收意味着农民将遭受饥荒之苦。
第二句“农夫望雨心如切”,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这里的“切”字,形象地描绘了农夫心情的急切。他们盼望着雨水的到来,以缓解旱情,恢复庄稼的生长。然而,“云霓未至”,意味着雨水迟迟不来,农夫的心情愈发焦虑。
第三句“吏役催科急如星”,揭示了当时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吏役是古代官府的差役,他们负责征收赋税。这里的“急如星”形象地表现了官吏催促农民交纳赋税的紧迫性。在旱灾的背景下,农民生活已经十分艰难,而官吏仍然催促交税,使得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最后一句“吾君爱民如赤子”,表达了作者对皇帝关爱百姓的期望。这里的“赤子”指的是皇帝的孩子,用来形容皇帝对百姓的关爱。然而,这种关爱在现实中并未得到体现,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整首诗以旱田为背景,通过对旱田、农夫、官吏和皇帝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时局的动荡。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