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梦寻西山准上人》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意思:说忘记心更寂寞,迹灭说自己起来。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梦寻西山准上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联“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诗人以秋天的泉水声作为引子,描绘出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秋日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世外桃源。而“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深眷恋,即使远隔千里,秋泉的声音依然清晰可闻,如同在耳边低语,唤起他对山水的思念。 颔联“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诗人通过描绘新月挂在林梢的景象,以及千峰翠微的美丽风光,进一步展现了山水的魅力。新月如钩,透过林梢洒下清辉,千峰翠微,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颈联“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表达了诗人忘却尘世纷扰,心灵得到净化的感觉。这里的“言忘”和“更寂”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净化。而“迹灭云自起”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美的永恒和纯净,云卷云舒,自然依旧。 尾联“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诗人从陶醉于山水之中醒来,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净化,仿佛沐浴在清澈的功德水中。这里的“洗礼”和“功德水”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泉声、新月、千峰翠微、云卷云舒等意象为载体,描绘出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敬畏之情,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和感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